第五届大运河非遗传承发展系列推广活动在京举办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4-06-23 17:47   

大运河沟通南北、贯穿古今,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形成脉络、历史轨迹,共同研究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6月22日至23日第五届大运河非遗传承发展系列推广活动在通州区文化馆开幕,该项目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资助。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马俊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于京津冀以及山东、江苏、浙江等运河沿线主要省份的政府领导、高校学者、行业企业负责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300多位代表和200多名师生参加开幕式。

第五届大运河非遗传承发展系列推广活动在京举办(图1)

本次活动以“继古开今,南北对话”为主题,旨在以运河为媒,架起人文交流的桥梁,来自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建设、运河非遗与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等话题,展开了热烈和深入的讨论,为大运河历史文脉的钩沉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思想的力量。

第五届大运河非遗传承发展系列推广活动在京举办(图2)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致辞

楚国清代表主办方,向与会来宾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他表示,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此次活动是落实关于大运河文化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大运河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不断投身大运河文化和非遗保护、传承,产出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和文化艺术作品,为提升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能力,拓展校地共建广度深度、持续推进大运河保护开拓了新局面。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充分汇聚各方合力,共同为传承运河文化基因、守护运河历史文脉、弘扬运河文化价值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为讲好运河故事、建构运河文化认同、诠释中华文明和塑造国家形象、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力与传播力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届大运河非遗传承发展系列推广活动在京举办(图3)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致辞

才大颖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对活动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站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上,相聚通州举办大运河非遗传承发展系列活动具有历史意义。近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与北京联合大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依托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成立了非遗工作委员会分支机构,让北京联合大学成为全国非遗研究的学术高地。大运河非遗传承与发展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年年有新意,步步有根基,已成为业内极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为推动大运河沿线各地非遗传承与发展贡献北京智慧。

第五届大运河非遗传承发展系列推广活动在京举办(图4)

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马俊艳致辞

马俊艳代表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她表示,悠久的大运河为通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通州107项特色的非遗项目。近年来,通州区文旅局不断加大非遗项目的挖掘力度,坚持以保护为主,传承与利用并重,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制作有声书,建立非遗云展厅,探索非遗数字化等成果被广泛应用。希望以此次推广活动为契机,共谋扩大非遗传承发展的路径,推动非遗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第五届大运河非遗传承发展系列推广活动在京举办(图5)

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萌萌、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林小牧共同发布《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3)》。

第五届大运河非遗传承发展系列推广活动在京举办(图6)

原创非遗音乐短剧《通州塔的传说》

第五届大运河非遗传承发展系列推广活动在京举办(图7)

原创非遗复原剧《运河上的号声》

同时由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出品的原创非遗音乐短剧《通州塔的传说》和原创非遗复原剧《运河上的号声》在开幕式上首演。

此次活动由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联合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发起。同时还举办了包括大运河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研讨会、大运河非遗戏剧与曲艺研讨会暨大运河皮影戏展演、大运河非遗音乐与舞蹈研讨会、大运河非遗传统工艺研讨会、大运河数字非遗研讨会、大运河非遗与教育传承青年沙龙以及大运河文脉与当代金属工艺作品展、河北定州染缬与南通蓝印花布工作坊等系列活动。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龙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