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黄冈东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4-06-19 11:38   

李青松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诗与远方”的阔别重逢。黄冈是文化和旅游大市,学习贯彻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要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和最佳连接点,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应融必融的原则,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承和繁荣、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黄冈东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图1)

东坡赤壁风景区

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内涵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灵魂。在大众旅游时代,不断将文化资源整合到旅游业,不仅能够重拾人们心中的记忆,更多地吸引游客,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城市辨识度,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品质。

黄冈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布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化传播和科技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东方医学圣典”——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黄梅戏创始人邢绣娘、京剧鼻祖余三胜,奠定中国五大剧种京剧和黄梅戏的基石和范式;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完成印度佛教中国化改造过程,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文豪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宦海折戟、躬耕东坡,信道直前、奋厉当世,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创作达到顶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之作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这些黄冈特有的世界级文化资源,是黄冈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最大底气和珍贵宝藏。

旅游资源大体分为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两大类。黄冈的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科教文化、中医药文化、戏曲文化、非遗文化、生态文化等七大文化名片,张张耀眼,片片夺目。

着力推动黄冈东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图1)

红安七里坪长胜街(红色旅游)

红色是黄冈最耀眼的底色。建党初期,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黄冈人同时出席中共一大,董必武还成为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唯一同毛泽东从南湖红船走上天安门城楼的“一大”代表;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打响农民武装起义第一枪,走出红四方面军等3支红军主力,建立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652处红色革命旧址,宛如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就生态文化而言,黄冈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被誉为中部“生态之肺”,一座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引领黄冈加入国际朋友圈,迈向世界生态旅游大舞台。

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构成旅游需求的主要内容。但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旅游业。多年来,黄冈不断发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用文化塑造旅游的独特品性,用旅游彰显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文旅融合日趋深化,“诗和远方”联结日益紧密,发展全域大文旅、建设文旅大名城取得明显进展。随着游客需求升级和产品供给创新的双向奔赴,黄冈旅游业要像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山东淄博烧烤一样火爆出圈,需要进一步找准主攻方向,精准发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发展现代旅游业,资源相对不足显然是一种劣势,而资源过于密集,往往难以形成拳头产品,也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黄冈就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黄冈市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黄州,经过多年的调研论证和实践探索,围绕建设文旅名城的目标,不断从“资源密集的烦恼”——各种优势资源的包围中突围出来,确立主打“东坡牌”的发展定位和方略,在官方坊间形成共识。

着力推动黄冈东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图3)

遗爱湖龙舟赛

近些年,黄冈利用独有的“东坡”这一核心吸引物,通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坡赤壁的保护利用、遗爱湖东坡文化主题公园的升级打造、东坡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社会普及,以及大别山(黄冈)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暨世界旅游博览会、东坡文化旅游节、黄梅戏艺术节、东坡庙会、东坡“三宝”(东坡小剧、东坡文创、东坡美食)、遗爱湖龙舟赛和半程马拉松等平台载体,唤醒、激活千年古城,努力创建国家5A级东坡文化旅游区,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东坡文化第一城,终于逐步走出“资源密集的烦恼”。

“东坡”起源于黄州,黄冈是东坡文化的发祥地。在苏轼生活、工作过的16座城市,将东坡文化物化为城市景区景点,推动东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黄冈具有当仁不让的优势和条件。

着力推动黄冈东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图4)

罗田鸠兹古邑(乡村旅游)

东坡文化历久弥新。黄冈确立了东坡文化的主打品牌,应该拿出过硬的实招和举措,擦亮、扮靓东坡文化名片。

——进一步理顺市区文化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按照市区一体的原则,发挥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和市属国有公司黄冈文化旅游集团在资源整合、项目建设、文旅演艺、市场培育、资本运作、品牌运营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整合主城区东坡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精心打造东坡文化旅游区和东坡文化主题特色产品,推出黄冈城市文化旅游爆款,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结合城市更新行动,以禹王城遗址、对面墩汉墓遗址、宋城遗址、明清古城墙、汉川门、月波楼、黄州文庙、安国寺、青云塔为重点,对主城区部分街道按北宋建筑风貌和色彩格调进行改造,点状嵌入东坡文化元素,连点成线,串线成面,打造东坡文化诗意城市,让东坡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依托苏东坡的人脉、文脉和宋代黄州的城脉,有计划地部分恢复东坡遗址遗迹,建设定慧院、东坡雪堂、临皋驿舍、南堂、夏澳等景点,构成苏东坡黄州生活展示区和黄冈东坡文化沉浸式体验区;

——以大型文旅综合体、东坡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中心、东坡文化国际论坛永久性会址、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建设和遗爱湖公园景点提升为重点,形成东坡文化活态传承体验区,实现社区与景区共建、主客共享;

——大力推动东坡赤壁风景区从“风景”到“场景”的迭代,通过增强主题性、延展性、沉浸性和互动性产品,提升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塑造旅游目的地的独特吸引力,促进旅游目的地的消费;

——在汉川门城墙上,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常态化打造激光秀,再现“大江东去”“江山如画”的壮观情景;

——在东坡赤壁临江沙滩,建设以赤壁大战为主题,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客源,以沙滩滨水为主要特色的大型游乐场,叫响东坡赤壁“文武双全”的文旅品牌;

——发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黄冈师范学院、黄冈艺术学校、黄冈市群众艺术馆在艺术创作上的优势,推动东坡文化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推进文艺院团常态化进景区;

——建设专门的东坡剧场,打造大型户外情景演出和驻场演出音乐剧《东坡》;

——深度发掘东坡文化基因和黄冈人文精神特质,提炼城市核心价值,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创新东坡文化传播方式,叫响“大美黄冈、此心安处”城市形象宣传语……

城市不仅是文化旅游资源的聚合平台,更是文化旅游产业的辐射枢纽。黄冈要通过做强做大东坡文化旅游产业,串起红、绿、古三色资源,辐射带动黄冈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为这座英雄城市带来更多的“留”量,用“三色”融合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黄冈路径。(作者系湖北省黄冈市政协文史专员、黄冈市东坡文化旅游发展顾问)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王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