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晚,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在蒲剧之源山西省运城市盛大开幕。此后一周,运城全域1.4万平方公里表里山河将成为一方巨大的戏曲舞台,红色氍毹似覆盖了条山嵋岭首尾,激越的枣木梆子声将响彻涑水汾河两岸。这是戏曲艺术史上最为盛大的蒲剧展演,这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盛事,这更是“蒲剧艺术创作生产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面对人民群众深层次文化期待的精准回应。
开幕式活动现场照片
中共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致辞指出:举办蒲剧艺术周,是运城市弘扬河东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的重要载体,是打造文化高地、助力文化强省建设的生动实践,必将为蒲剧艺术再起航、再出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全市要以本次活动举办为新的起点,以戏为媒、以文化城,积极推进蒲剧艺术大繁荣大发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运城应有贡献。蒲剧艺术界十位艺术家获颁“终身成就奖”或“功勋人物奖”。
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由中国戏曲学会、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中共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主办,运城市委宣传部、临汾市委宣传部、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山西省蒲剧院、临汾蒲剧院承办。
主题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蒲剧繁荣发展”的首届蒲剧艺术周将持续至7月12日。包含开幕式在内,艺术周系列活动分蒲剧艺术电视专题展播,蒲剧发展史展览,蒲剧传承发展研讨会,王艺华、景雪变从艺50年艺术传承专场演出,蒲剧新人专场演出,蒲剧新人颁奖暨“蒲苑芬芳”五场展演等七大活动。除此之外,《蒲剧经典剧目选编》首发式、运城市辖13个县(市、区)演出团在各自区域内共计95场演出,以及蒲剧票友在中心城区4个群众性舞台自发推出“地摊戏”等多项联动性活动也将分别举行,艺术周期间,运城全域内共计有100余场演出,演出剧目80余个,参与专业或业余团队近20个。临汾市蒲剧艺术研究中心、小梅花艺术培训中心也将携精品剧目共襄艺术周盛事。
戏曲联唱《蒲乡新韵》片段
蒲剧因元末明初诞生于运城古蒲州地区而得名,又名蒲州梆子、乱弹等,主要流行于晋、陕、豫、甘、宁及内蒙古等地区,唱腔慷慨激越、粗犷豪放,又不失委婉缠绵、优美抒情韵致,对多种戏曲的形成、发展与成熟都产生过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被誉为梆子戏的鼻祖。作为艺术周重头活动的蒲剧发展史展览即以“辉煌历程”“历代名家”“特色绝活”“蒲剧文物”“伴奏乐器”等十大部分,集中展现了蒲剧这一古老剧种的传承发展和艺术成就。所展出的620多张图片,不仅是蒲剧人共同的记忆和财富,更成为肩负使命的接力者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动力和源泉。
在蒲剧发展史上,几代蒲剧艺术工作者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开创了蒲剧的黄金发展期,使之以卓尔不凡的气势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蒲剧受众共同的文化基因和乡愁底色。开幕式获颁蒲剧艺术传承终身成就奖的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获颁蒲剧艺术传承功勋奖的任跟心、郭泽民、武俊英、王艺华、景雪变、崔彩彩、吉有芳、孔向东、贾菊兰便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
作为蒲州梆子的源头和基本流行区之一,河东大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肥沃的艺术土壤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进入新时代,蒲剧艺术既面临着机遇,又遭遇到挑战。运城市委、市政府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以前瞻性、战略性、务实性工作作风,将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运城市蒲剧艺术研究所、运城市蒲剧教育培训研究所、运城市蒲剧音乐舞蹈研究所及3所市属艺术院团合而为一,组建了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其“以校育团”的模式,集“教学、研究、创作、演出、管理”于一体的职责定位,为蒲剧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这一成功的改革,成为传统剧种蒲剧在新时代、新阶段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转折和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全院在历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共摘取52朵小梅花,获集体奖3个(业余组1个);戏曲教学挺进全国第一方阵,2021年招生人数在原有基础上翻番,实现了新突破;“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两年多来演出43场,在19所中小学建立了教学实训基地;打造了《中条山上党旗红》《忠义千秋》《更上一层楼》等经典剧目,推出了“蒲景苑”周末百姓剧场,复排了提升版的经典剧目《西厢记》助力运城旅游发展。精品剧目《永乐宫纪事》目前已与北京保利剧院签订合作协议即将作全国巡演。仅去年以来,院属各演出团体组织“空中蒲苑”“蒲剧之光”等网络栏目,在线观看累积超过200万人次。开展“戏曲文化惠民”演出300余场,观众达50余万人次。
戏曲特技《百花争艳映河东》片段
运城市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大戏曾在这里上演,更留下难以计数的珍贵遗迹、精美文物等文化瑰宝。全市现有国保单位102处,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和戏曲有关联的就有19处之多。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12次提及运城的文化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