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志清
今年八月五日,有机会去新疆——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第一次是在2011年,当时我的中央团校班主任李伟老师援疆,我赶到新疆,一方面看望老师,同时给新疆团校的学生们讲一讲文学创作,顺便欣赏一下新疆的美景。因时间紧迫,只在乌鲁木齐转转,最远处走到吐鲁番。那是一个有五颜六色、像玛瑙一般葡萄的地方。至今回忆犹记得维吾尔族姑娘在葡萄架下帮助家人吆喝着买葡萄。我和李伟老师都卖了许多各色各样的葡萄干,可谓收获满满。最后一站去了孙悟空西天取经路过的火焰山。看到赤红似火的山体,可以想象这里有多热。
本次出发,空中飞行三个多小时后,降落乌鲁木齐,马上就有山西援疆的汽车拉上我们直奔昌吉。当天下午,山西援疆指挥部便与我们一行人举行了座谈会。总指挥刘鹓希望我们到山西援疆的企业、学校、医院、兵团等走走看看,好好感受一下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们之后便兵分两路奔赴各地采访,在第六师奇台农场赵文杰副场长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从大同三医院赶来援疆的医生,每个医生都身怀绝技。他们来到六师奇台医院,很快帮助医院建起来多个科室。医生们为了让病人少跑路,他们自己就多跑腿,每个医生都带两个徒弟,待他们两年后离疆,给医院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
大夫们每日里查房指导,进行病例讨论会诊、培训、义诊寻访,24小时随叫随到,遇到疑难杂症等解决不了的就打电话发微信通视频,请教后方同仁,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每个人都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抛家舍业,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女,只为援疆,让各族兄弟姐妹减少疾病。他们满面春风地接诊,细心地护理,转头瞬间他们泪流满面。援疆故事,就是这许许多多平凡中的一部分,积累起不平凡的人生。
六师奇台医院国医馆王鹏医生,今年36岁,已在这里援疆两年。他伟岸的身躯,宽宽的脸庞,话不多,眉宇间透着浓浓自信和淡淡的微笑。“谢谢王大夫,真是神医啊!”王鹏医生憨憨一笑,这个国医馆很受哈萨克族百姓喜欢,每天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非常神奇的中药,不仅治好了他们的疾病,更为可贵的是业余时间,王鹏医生还教育看病的患者和医院的医生护士学习书法艺术,真是白天忙看病,晚上教书法,他一点空闲时间都不给自己留。他说:“我非常珍惜来新疆工作的岁月,一定要把时间用足,不给自己留遗憾!”这真是中医薪火传天山。
傍晚时分,我们又见了四位援疆老师,她们分别教哈萨克族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她们认真教,孩子们专注学。遇到了淘气的孩子,她们想批评一下,岂不知孩子们与老师扮起“鬼脸”,逗得老师们前仰后合。一年下来,老师们准备回山西大学了,孩子们知道后哭成一团,不让她们走,说到这里,老师们也哭成了一团,真是难舍难分啊。她们只好趁着放暑假“逃跑”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引智到育人,教育援疆播火种,让孩子们开心学习、健康成长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又来到了山西援疆最边远的六师北塔山牧场。我们了解到,一批一批援疆人同当地牧民一起,守望相助,并肩奋斗,硬是把一个落后的牧场建设成为美丽的边陲小镇。现在的北塔山,路通了,电有了,水也有了,还盖起了一栋栋楼房,极大地改善了牧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援疆干部崔毅杰感慨地说。
第三天直奔准东开发区。这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创业热土。先后四批山西援疆干部人才来到这里,接力奉献,建设准东。国泰新华、信友能源等山西企业,陆续在这里落地,推进晋疆产业合作,助力准东的高质量发展。
在新疆的每一天,我们都被援疆人的生动实践感动着,他们是最可爱的山西人。不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对得起他们吗?
正当我们准备前往六师红旗农场时,复杂严峻的疫情中断了火热、生动的采访工作。但我们的心却留在了可爱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