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曼妙 芳菲满苑——王俊先生大写意花鸟画品评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2-09-26 11:09   

文 / 解贞玲

前些天,邮政快递将一册名为《王俊大写意花鸟画集》送到我的手中。书置几案,满室飘香,满屋生辉,开画集,珠光射,丹青盈雅韵,簇锦春艳丽。奇花异草,蝶飞燕舞,柳绿花红,青松翠竹,云蒸霞蔚,空灵曼妙,芳菲满苑。我不擅绘画,但却喜赏上品佳作。观赏王俊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如同读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他美的韵,妙的思,充满诗意和禅意,让人想到花如诗,画如人;让人想到大千世界如花般的各种姿势中,包含的无穷意味。竟使我有“一顾倾城、再顾倾国”之感,从头到尾,幅幅精读,一时如天坠花雨,心神为之激荡。我非惊其多,而惊其工,非惊其工,而惊其能,以其工其能,故能涉笔成趣,非唯物象所累,而能出之于心,行之于笔,万象纷呈,神韵自生。王俊先生的花鸟画,出景、出情、出意、出新,立意高远、笔墨老辣、诗意连绵,体物言志,睿智激情,细细咀嚼,品味出了他的“观物取象,妙悟自然”的艺术匠心;感受到了他的勃勃朝气,晔晔才华,还清晰地感受到了画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艺术语言。人花竞秀,撷其雅韵。总览群芳,斑斓多姿,兰心蕙质,先生取厥清幽;凌雪傲霜,黄菊呈其佳境。荷花高洁,有君子之廉;牡丹富贵,得雍容之正。绿竹虚心劲节,品格清高;青松铁骨虬枝,风神坚硬。植物蕴灵,画家养性,睹花颜而怡情,闻葩香而体韵。花儿艳,鸟儿鸣,美景陶人醉。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花鸟、山水之中。大自然的恬适与美妙,如春风,如清流,润我心田,高我境界,自然惬意,爽心怡神。

空灵曼妙  芳菲满苑——王俊先生大写意花鸟画品评(图1)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南唐徐熙独创了落墨画技,以墨色为主,近于写意。到明代花鸟画风行一时,而且花鸟画中开始追求诗的意蕴、追求人文境界、注重抒情成分,从始于勾填、直逼物象,到舍形求意、追求真趣,中国画用写意来超越物象,发现世界背后的真实。意出于形而又溢于形,境由心生,在形之上呈现生机,方可称善。大写意画发展衍变至今,有许多代表性的画家,在为数不多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中,以书画兼长者、被誉为“山西花鸟画新八强”之一的王俊先生无疑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翘楚。王俊先生,1963年出生在山西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代县。自幼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12岁起即随明继居士学画,后又拜明净大和尚为师学佛、学画(明净大和尚受教于近代画坛王淑晖、刘继卣等先生),少年意气,怀鸿鹄之高志,1984年如愿考上了天津美术学院,有志于成为画家。嘉飞鸟之振翼兮,羡时花之争优。仰群峰之高耸兮,慕江河之长流。在校期间,深得津门诸多名家的亲切教诲。王俊先生潜心於艺,蹈籍中西,性痴修远,拓界求新,赏风光于彩绘兮,笃耕耘于宣畴,融天机于自得,汇群妙于一心,他从花鸟画登峰造极的唐代王洽的“泼墨成形”、“写意之滥觞也”,王维的“水墨渲染,笔意清润”、“画中有诗”、“诗画合一”古法古训中揣摩领悟。王俊先生性情直率,为人坦诚,兴趣广泛,他常日沐阳光,夜望群星,感悟尘世,直面人生。继承有绪,发展有律,借鉴有度,出新有据,他的目光抖落视觉世界杂陈的琐碎,而尽情地专注于人性之美、自然之美,似乎他的内心从未被世俗的一次次“破冰”的声音所划破,他的灵魂化为一片片羽毛,在谧静的画中曼妙地歌舞。王俊先生醉心花鸟动真情,苦心耕耘结硕果,创作出一批承载着艺术梦想,传递着美的信仰,感知着人间温暖,彰显着沃野芬芳的优秀成果。其花鸟别有生动之意,看似信意落笔,却有自然超妙之效。嫣红姹紫倍娇研,翠竹花鸟逸潇洒,清水芙蓉出天然,栩栩如生听水韵,亭亭玉立舞烟霞;梅兰竹菊争芳菲,春夏秋冬写高雅,胸中氤氲、笔底锦绣,了然于画幅之中。近年来远离繁世,重于修为,勤于耕耘,满眼菁粹,运笔于腕,意境在胸,成竹了然,他以万物为师,注重写生,谛视熟察,其一花一萼、一枝一叶、一羽一爪,俱生机盎然,细微处似纤发,写意略施丹粉而神气迥出,那些花鸟在他充满爱意的笔墨世界里,酣畅地开放、自由地飞落。“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情不自已,则丹青以张”(祝允明语)。画家有感于心,萦绕盘结,非吐不快。王俊先生的花鸟画重情、重意,花鸟草木、山石景物,都经过了感情光源的强烈照射,是物我两忘、两相交融的产物。他匠心独运,摄天地间神奇,飘逸落纸,则“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廊,恬淡超远;似惊蛇之入青草,翩翩有态;俨舞燕之掠平地,天外游丝未足易其逸;怡吴带之当熏风,舞窗外之飞絮不得比其轻”,而无论大写意花鸟、山水,王俊先生的艺术创作是“野逸里有华贵气,华贵中有野逸味”,或以谐音寓义,或有画外之音,画面上有着如梦如幻的魅力。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属于当代画坛中尚不多见的学养之作,那笔墨间渗发出的书卷气,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他以学者般的风范,文人的笔墨,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尽力寻找着与当代人精神情感相一致的路向。无限风光画上出,染尽河山花鸟月,王俊先生的创作应证了庄子论画时所讲的:“栩栩然之蝶,蝶之为蚁,继而化蛹,终身成蛾飞去。”的哲理,凡三个时期,学画者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今人者,食叶之时代,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师造化者,成蛾飞去之时代。他用手中的画笔尽情地挥洒着中国花鸟画的意趣和韵味,构筑着新时代的人文价值关怀和精神景观,留下了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华美乐章。

王俊先生少年学画,忽忽近五十年矣,其工写兼及,心摹手追,朝夕揣摩,水墨情俗念,笔意洗尘心,潜心画艺历秋冬,丹青似锦缀流年,勤奋终成笔似龙,春风得意化为酬,勇猛精进,馆院展览,频频出彩;书画大赛,屡屡获奖,广受嘉评,声蜚山西,名动画坛,真可谓:有志者,事竟成。辛勤的耕耘必然获得丰硕的成果。王俊先生现任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当代花鸟画研究院副院长、民盟太原美术院专职院长、民盟中央美术院山西分院副院长、太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王俊先生是一位极富个性和才情的画家,也是一位艺术创造力非常旺盛的画家。近日漏夜细赏他的画作,其胸襟肝胆,蕴之于毫端,行之于画间,熠熠生辉,光彩照人,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绮锦,再次体验到他灵魂彩虹的奇妙!一时,心头涌起感动的洪波,内心不禁为这位艺术家鼓与呼焉。王俊先生始终是以自己的作品来说话的。不妨再从他的作品中选几幅略作赏析,虽为管中窥豹,亦可见其一斑也。

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以意写形”,也就是说,造型写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去写意,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神与象通”便基于此。齐白石说:“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复写生,自能形神具见。”艺术魅力作为中国画的意趣、情趣所激发的美感效应,首先取决于主题情感寻找客观对应物的眼光,而这种对应物多是蕴含着精神潜流的感性生命体,它使得自然结构在转化为艺术构成时完全排斥纯粹的位体转移。王俊先生深谙中国画之真谛,把笔墨趣味于精神内涵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去进行创作实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深知中国文化的传承性是其生生不息,不断丰厚壮大的重要原因,所以很重视对传统经典的研习。王俊先生数十载孜孜不倦,临古功夫随意行,千锤百炼自然成;写意岂只描形象,涤尽尘埃画乃清。他将“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视为自己追求的艺术境界。“象”是画家熟悉和热爱的生活之象,“物”是融入了画家真挚情感的情化之物,物与象在画家的笔下幻化为由形式美感引发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独特魅力。王俊先生用浓淡有序的水墨晕染表现大写意花鸟的高简、宁静和空灵。他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语言,丰富自己的艺术形式,强化自己的生活意蕴。以他的大写意画法造成空灵的诗意画境,建立起属于自己独特的画风。看他的画,色彩质朴、意境悠远,如隽永清新的诗歌般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让人感到传统文人之风的自然流淌。他的诸多作品,既是写自然情态,更是表达自家心底坦荡、乐观、朴实而多情的生命张力与人生情性。在用色上,他大胆地以墨代色,墨色交织,巧妙地用水,水墨淋漓,使墨、色、水的所有趣味形式都发挥到痛快淋漓,因而构筑了色墨浑融而明丽清新、厚润丰茂且典雅沉着的视觉冲击力,充实并强化了博雅壮观的意境,给生机勃勃的自然生命增添了无穷的烂漫与情致。在王俊先生笔下,无论春光潋滟、秋风萧瑟抑或灼灼其辉、凛凛其气,都充盈着一种生命流转的动势风韵、一种万物枯荣的逸态神姿。正如白居易之论萧悦:“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在王俊先生画前,你或许会忘记这是素练赋彩的妙作,而浑似自然的本体。他高超的技法实是道法的转型,他对形式、颜色的智慧看见了物象的纯洁天性,他忠实一枝一叶、一水一波、澄明的胸襟印映出心性的花鸟。王俊先生为自然所感动,为文化的心性所触动、他尽自己的天性辛劳、勤恳的耕耘,在自然中呼吸、吐纳、成长、在“大写意花鸟画”中驰骋。他的诗情画意犹如泉涌,《荷风送祥瑞》《祝寿图》《兰石图》《寿比南山》等一大批写意花鸟画作品相继问世。画风丰厚腴润,充满生机。

空灵曼妙  芳菲满苑——王俊先生大写意花鸟画品评(图2)

荷花,花中君子,水上精英。聚乾坤精气,天然独秀;汲山水灵光,菡萏凝成。一池玉碧,万缕香盈,神似秋娘,魂似萧郎,纤尘不染,独具冰清,品性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是东方文化的精神象征,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礼赞,淡雅而又绚烂的花簇,层层叠叠而枝叶扶疏,十分适合中国花鸟画的笔墨表现。历代画家以荷花为题的佳作甚多,从不同角度赋予荷花灵性,荷花文化遂成中华文化别有意蕴的部分,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而吟鸣不绝。王俊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对荷花青睐有加,情有独钟且成就斐然的画家。王俊先生画荷不知始于何时,然而其“爱荷如命”之誉则由来已久,凡去过他工作室的人都无不惊叹于他创作荷花的壮观场面,难怪他一提起笔便“胸有成荷”了,也寄托了他满腔的爱荷之心。王俊先生的大写意荷花别是一番风景,有文人的风骨和气韵,又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意象。这本画册的封面是王俊先生的代表作《荷风送祥瑞》。“荷”,象征“和”,有“和谐”之意。荷叶的风,谐音“逢”,意味“和谐盛世”。画幅中错落着浑然大块的荷叶,田田的荷叶用浓、淡的灰墨写就,杂以青色,画里风情细细张,一枝一叶尽心藏,如冠似伞;或浮或立,层叠覆盖,片片圆圆碧接天,依依淡淡素芳研。画面中以荷干纵向穿插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长长的荷干以没骨法一笔而就。线条圆润流畅,宛转自如,高低错落,穿插有序;叶脉以纵线画出,沿荷叶中心放射分割,并以灵动跳跃,富有韵律感的点线层层环绕点缀;一张张或高或低承托着沉甸甸露水的荷叶,茎的顶端,托着花朵。在粼粼水波之上,在团团翠盖之上,荷花怀抱清风和阳光,一簇簇或白或红环护着金粉嫩蕊的花瓣,绽放竞研,生机勃然,幽香缕缕,盈盈玉貌清姿秀,冉冉荷风送祥瑞,在这里,我嗅到了荷风的清香。真可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色满乾坤”。让人感到那种洋溢着的祥瑞和超逸。读这幅画作就如同读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水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样的惬意,一样的心旷神怡,物我两忘,那种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意趣,生生不息,款款绵延。不由得升腾起一种庄子梦寐以求的“乘美以游心”的陶然佳境。

由于王俊先生有长期的生活阅历和丰厚的学养,又有很高的艺术悟性,他追求心性的表达和禅意的抒发,荷花的高洁之感脱颖而出。他以情带笔,以意作画,通过画面传达出自己的情操、心境。他表现和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格调高雅、境界超俗、风格独具,蕴涵着深厚的艺术底蕴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画与人品性相映,或者是物我合一,这是艺术创作带来的绝妙佳境。在我看来,堪称“既有精神之境界,亦有艺术之造诣”的文人大写意花鸟画典范。古人论画有取神写意,生气远出之目,我以为王俊先生所作可以当之。

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一见倾心、留连忘返、陶醉不已的。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因自身的美好使人们对它的喜爱与日俱增,久而弥坚。四君子中的“竹”就是这样的佳物。杆直上升,绿叶青茎,迎风招展,“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竹之高节虚心,岂不可钦乎。苏东坡曰:“可以三月无肉,不可一日无竹。”以其高尚心情也。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广采天地之灵气,饱蘸日月之精华,常常作为一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而被人们称颂。画中之竹的“意”就成了画家水平高下的定量方式。在这方面,王俊先生是深谙其道,并且在画竹的“意”上颇见功力。他的画《祝寿图》就是一幅意境超然、隽永耐读的力作。王俊先生此幅作品显著的创新性在于,避开了常见的祝寿题材的热闹红火,迁想妙得,用大写意墨竹与小鸟意象代替。行笔豪放,力度外见,形之入骨,神之化魂,尺幅之中饱含激情,方寸之间极见气脉,浩气仿佛呼啸而来,令人神驰于尺楮之间。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谓“迁想妙得”中的“迁想”着重强调将想象活动移向对方,“妙得”指想象的结果和收获。在我看来,王俊先生在想象中栽种艺术火种,在生存中开着艺术之花,结出相对灿烂的果实,迎接沉甸甸的收获,这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或许,这就是艺术的妙用。《祝寿图》构图疏密相间,空灵曼妙,墨竹刚健,小鸟灵动,前者笔墨雄健,后者曲尽其美,小鸟乖巧,秋波传情,极逗人爱;而小鸟的眼睛画的特别突出,非常明亮,炯炯有神,含情脉脉,似与人语,似与人亲。王俊先生画的这只鸟儿栩栩如生,宛如诗中的诗眼,一词既出,通篇生辉。小鸟所占面积极小,而其包涵的气象却凌霄突兀,这真可称“信意落笔、自然超妙”;“用意不分乃凝于神”(苏东坡语)。此处无声胜有声,一竹一鸟见真情。充分显现出他将自己的情感、情趣在作品中的精心化用,使其成为与现代诗情完美融合的意象图画,从中反映出画家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念与高洁的心境。

空灵曼妙  芳菲满苑——王俊先生大写意花鸟画品评(图3)

兰花是一种高贵且身价不俗的花卉。历代诸多文人贤达对兰花的颂词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孔子尊王者,屈原颂佩冕。李白的那句“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轻轻一吟,流传千古。还有清代程樊《咏怀》:“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万竞繁华美。”他将清风与兰香此二雅合为一处,足以显示出他孤傲不群的个性。古人将纯洁高贵的友谊称为“金兰之交”,也将美好的地方叫做“芝兰之室”。兰花长居幽谷禅心静,久匿荒坡隐士情。不争春,不争艳,不妖娆,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的娇媚艳丽,更没有梅花的傲雪芳香。它却以特有的风格独居盛开,叶立含正气,临风影摇曳,花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馥郁袭素衣,幽香自清远,风姿寄高雅,花中真君子。宛如一种人生的境界,与世无争,与人无争,蕙质不须称国色,兰心长幸伴画魂,古今固不同,兰性人皆赞。王俊先生深爱兰花的幽雅和风骨,更欣赏兰花顽强的生命力。千丝青叶吟诗句,一簟芳菲入画屏。他的《兰石图》画的是兰石,其实也是在喻人和写人。

画者,道也。未画之先,不见所画,既画之后,无复有画,皆道也。画亦艺,近乎妙,则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也。画之为说,心画也。艺术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而意境又是用画家自己的心灵借助笔墨营造出来的。绘画作为视觉语言是心灵的臆造,是画家自己的心灵捕捉到的“有意味的形式”的表现。王俊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贵有深邃清新的意境。塑造意境,是塑造画幅的生命。在中国大写意花鸟画里,笔墨有着特殊而神奇的功能。古往今来,人们对它观赏、赞叹,甚至把它视为画幅成败优劣的标尺,不是一无道理的。可是,笔墨毕竟是抒发作者内心情感,升华作品艺术境界的手段。笔墨烘托意境,意境统率笔墨。王俊先生的意象化绘画风格是建立在意境美学精神上的,其特征是以写意的手法,运用意象语言的隐喻性,营造艺术意境。他的作品中并不只是表现画面,而是更强调“意在画外,画中有诗”,用比较概括的艺术手段来表示画外更多深层的东西。“意象”是他追求的目标。有人认为大写意花鸟画是一个技巧问题,实际上不全是。从一幅大写意花鸟画里,我们看到的是画家人生的缩影,一个修炼的高度,整个人格修养的浓缩。王俊先生的画完全来自他的内心与灵魂深处,王先生的画,清、高、远、淡,一如他的人生。王俊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受道法自然和佛性的熏染,营造着一种飘逸、清新、淡远、洒脱、空灵的情境。《兰石图》是一幅兰花和石头组成的画,将我带入一种刚与柔,动与静的优美意境之中。占据画面近一半的石头显得丰富、多变、刚硬、玲珑剔透。倚伏石头上的兰花,在轻柔却蕴含生命力的枝叶衬托下,坦然绽放,显得摇曳多姿。其态美而不俗,其神洁而不孤,山石伫立、兰花葱翠,尽显生命的顽强。丹青妙处,观其笔意,境能夺人,笔能夺境。王俊先生静谧情思溢,清幽兰韵扬,超然于物外,心地自芬芳。画幅之上,有笔有墨,有骨有肉,立意高雅,寓意深长。笔墨干湿相间,虚实互补,气势充沛,变化多端,给人以空灵曼妙,气韵勃发之美。王俊先生捺叶生风,笔势一波三折,清新飘逸,花瓣随手点簇,疏散俏丽,花蕊略施墨色,“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尤其是淡墨色画出兰草的花茎和花瓣,晶莹剔透,生意盎然,大有深山幽兰清香沁人之妙。此幅《兰石图》中兰草兰叶舒展穿插,纵横交叠,形似蓬乱,但细看时,却根根有出处,有收处,每根线条都表现出兰叶的质感和动态。给观者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真可谓出线成形。花易叶难,笔易墨难,形易韵难,势在不疾而速,则得笔;时在不湿而润,则得墨;形在无意矜持,而姿态横生则韵全。“香不在近而在远,风不在大而在细,心不收而在放,手不在缓而在信,势不在正而在险,花叶俱不在多而在神。”王俊先生色墨混用求其韵,线面结合含其骨,疏密得当观其势,有法无法取其度,有笔无笔重其神。寥寥几笔兰草,简洁,完整,精神之极!在王俊先生眼中,兰不仅是有形的活物,而且是有情之物,有情感的花卉。他画兰善于抓住动态之美,画出了香气,更画出了内在的精神。兰,高洁的形象,不仅有形有态还有香,寄托着情感,抒发着性灵。王俊先生的兰,突破前人窠臼,超凡脱俗,状物抒怀达到完美的融合。甚至可以说,兰,是王俊先生另一个自我形象的化身。

空灵曼妙  芳菲满苑——王俊先生大写意花鸟画品评(图4)

在绘画、文学等艺术领域里常能见到留白。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最具动感的水、云雾、风等景象,留取空白是为了让人腾挪想象,品味画面之外的无穷之趣。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一幅水墨丹青,过分拥挤的构图并不会使人痴醉,只有融身于宽宽的天地留白之中,才会使人倾倒于有分寸的美丽。在王俊先生的《兰石图》中我发现他特别注意画面上的布白,除为了构图的需要及形与神的有机结合外,要引导观者对画外空白处的丰富联想。可谓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也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传统中国画把诗书画称为三绝,后加印称为“四精”,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机地把美统一在一幅完整的画面里,给人以更多的欣赏、品味和精神上的享受。王俊先生在《兰石图》画面上题写了“扬州八怪”杰出代表、诗画兰竹花卉的一代宗师郑板桥的七绝诗:“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人称“板桥写兰如作字,作字如写兰”,这首七绝细腻清新,飘然出尘,气势空灵,风韵无穷。诗画相配,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画龙点睛之妙,似珠如玉盘,晶莹有声,韵致淡雅,顿时作品升华。再加上王俊先生道劲有力、纵横挥洒的行书,自然流畅,令人悦目;钤有独特古朴的篆刻闲章《道法自然》,形完气足,质朴醇厚。诗、书、画、印,在他的画中,极尽着新文人画的情味,四位一体,各尽其妙,却又在风格意境上和谐统一,珠联璧合,格调高雅,志趣飞扬。画配丹青画外旻,给观众以无尽的感染力。王俊先生的《兰石图》,诗意盎然,技法精湛独特,洋溢着王俊先生过人的才华和旺盛的生命力。在这里,郑板桥的诗、王俊先生的画深邃意境、跌宕多姿获得了完美的升华和高度的统一,我想这就是《兰石图》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使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昂扬的人文精神。艺术的境界在于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人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观赏王俊先生的这幅力作,不正是带来了这样一种心境吗?

王俊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的文化审美内涵近年来从人格象征开始向自然与生命寓义表达转变。他的作品有主观艺术语言张力和细节韵味的可读性。主观艺术语言张力具有传统艺术共性的个性化艺术特质。细节韵律的可读性,是韵味的自然肌理艺术效果。他都做到了,从传统、从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笔墨语言和物象符号。一幅一个新创意,一幅一片新天地。让巨石、松、鹤等作为笔墨载体,写胸中丘壑,写生命之美好,蕴藏着一种博大的民族魂魄,昂扬向上,阳刚浑弘。笔下的景物是他内心世界精神之物象,心像中之物象,为民族灵魂之物象,也是脱俗旷世艺术化了的物象。创作出了具有思想高度和深度而且有震撼力的优秀作品。产生了很强的“气场”,在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共鸣”。其中,《寿比南山》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幅。

《寿比南山》是王俊先生从情感的海里流淌出来的抒情诗。他省悟于历史,感发于现实,寄情于美好,在艺术表现上,从古意生发心境,吸收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突破传统模式、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该画以青松、白鹤、巨石,自上而下结构布置,美妙妥当。画作古朴清新,色彩分明,其中宾主、虚实、疏密、纵横、动静起伏、往复大小、长短方圆、刚柔、繁简、点线、肥瘦、粗细、开合及笔墨色彩上的干湿、浓淡、明暗轻重、冷暖、强弱、隐现和远近等关系,处理得和谐统一,从而使画面丰富而又有变化。王俊先生的花鸟画,不论一“主”一“宾”或一“主”多“宾”,都相互联系,有呼应,有顾盼,“宾主”不平均对待,不“喧宾夺主”,主体形象鲜明突出。

试看右上方为高大遒劲的松树,挺立坚强似铁,亭亭秀丽飘云。暴雪狂风迎面挺,高标自有岁寒心。姿态雄伟而苍劲,以虬姿卓立,若华盖添层。自闻香气胜群花。非常木可比者,真植物中之骄子。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长寿。王俊先生以此作画,有祝共和国江山社稷的强盛、寿比南山之意。除了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外,更让我们体味到一种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磅礴大气。中国文化悠久深远,王俊先生通过画中松树揭示出生命的滂沛和广远;呈现出丰富的诗意和美好的寓意,将人的想象和艺术作品揉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以手运心,纯属情感释放的意象运作,也是画家对祖国赤诚之心的记录。

空灵曼妙  芳菲满苑——王俊先生大写意花鸟画品评(图5)

在王俊先生的艺术世界里,世间诸物无不入画。他描绘物象,无不悉心观察,反复写真,方得其神理,虽然作画之时,不假外物、也不事先起稿,但所画之物早已了然于胸,呼之欲出。是故,在我看来,王俊先生的绘画在褒有传统笔墨意趣的基础上兼有“四美”。这四美分别是:灵动之美,精确之美,寓意之美和亲近之美。王俊先生的绘画中。居于核心的那些动物,或禽或兽,都有一种灵动的、让人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活力”在,他弱化了旧有传统绘画中的程式感和装饰意味,而将它们的“活力”呼唤了出来。在观看王俊先生的绘画的时候,我们似乎面对的不是平面的、二维的画稿,而是一个多少具有3D效果的“场景”,而这种场景性又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绘画表现,它仍然是东方式的。王俊先生为自己笔下的动物们(尤其是鹤),赋予了极为可爱的活力,它们似乎随时可以跳出画幅。这种可爱的灵动取自于民间绘画,而王俊先生则更为“风格化”地强化了这一点。他为自己笔下的动物们注入了很个性的“气息”和“表情”。他将画家的奇思妙想融入了通灵人性的鹤之中,以鹤取势、以鹤传情,其思想深度孕育其中。画面中,在高大松树下,右侧巨石旁,站立着一只通灵人性的白鹤,正在仰头引颈高歌,激情于衷,似在祝寿,我似乎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如清耳悦心的笙箫,遏于云霞,形神具佳,空灵曼妙。鹤在我国古代是长寿之神。绰绰神姿、婷婷仙骨、纤纤细腿,它那细长的脖子无论怎样弯曲,总是显得高贵而优雅,那黑白分明的体羽分外美丽。在鹤的周围有翠绿的青草,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画面景物栩栩如生,乎之欲出。鹤是中国老百姓相当熟悉、喜爱和敬畏的动物,和龙一样,带有浓厚的图腾色彩。《相鹤经》称:“鹤,寿不可量。”又《淮南子·说林训》 :“鹤寿千岁。”人们崇拜鹤,称其“仙鹤”,祈求仙鹤保佑人们健康长寿,故“鹤寿”、“鹤龄”等等都成为祈祷、祝寿、庆寿的祝颂辞。王俊先生画鹤就是为祖国的强盛增寿,于是,心中生爱意,笔端带感情,鹤就活泼泼跃然纸上了。作为象征吉祥长寿的鹤顷刻间成了意蕴丰富的审美对象。也许,单是鹤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长寿的渴求心情,于是出现了鹤与其他吉祥物组图求长寿的祝颂辞。如鹤与松树配图,称作“松鹤延年”或“松龄鹤寿”。这幅画青松与白鹤相映,抒情共画意并存,画品所展现出来的形象气质与人们所推崇的精神品质相融相成,契合了人们热爱祖国,希望祖国永远强盛、寿比南山的心愿,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幅画无疑是一首为祖国和人民谱写的深情的祝寿曲。

画家王俊先生并非只是在大写意花鸟画上才显得才情横溢,炉火纯青,实际上,他是不乏出手不凡、气度灏漫的大写意山水画的。他经常抽暇,观云揽胜,体会自然,做到“五岳储心胸,峥嵘出笔底”。兴之所至,挥雄肆画笔,纲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则千里在掌。笔墨山水,画的是自然之象,抒的是画家之怀。我国名山大川中的层峦叠嶂与云雾缭绕,最适合用浓淡晕染的水墨来表达。其山水,意在笔先,大物之行,气象壮阔。其风雅高古,或静穆,或空灵,或隐逸,或朴野,俱在情理之中,俱是写实之上。王俊先生的山水画是真正的大写意山水画。大写意山水画自黄宾虹发微,经傅抱石、陆俨少,李可染起兴,至今鲜有接者。而山西山水画家突起,令人瞩目,王俊先生为其代表之一。其画重中国专统山水画的人文精神内涵,功夫深厚而时代精神彰显,尚意求真,立定主见,不为传统和当代的偏见所囿,在其笔墨中坚持山水画的写意本位,独步山水画大写意一疆,其不舍山川、不舍自我、道与艺合的良知尤启发众人。他笔下的山水以意为之,以独造为宗,内外兼容,摅发胸臆,厚积薄发,他或注重“形神兼备”,或属意“遗貌取神”,或清新俊逸,或淡雅恬静,其远山层峦叠嶂,近树则嶙峋繁茂,其水面留白得宜,其巉岩则皴擦有度。可以在尺幅之内画出连绵群山和无尽的茂林云烟,可见森森然气象万千也……善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精巧细微却不失磅礴大气,则是王俊先生大写意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还注重在画面中将黑白灰和疏与密、快与慢的节奏变化游刃有余地控制于心,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心随笔运、情之所致,运用自如地发挥,追求苍茫气象,凸显笔墨意趣,在古意之中融汇了时代涌动的力量。总体而言,王俊先生的大写意山水画作品给人的印象大多为险奇瑰丽,灵动璀璨,幽美蕴藉。有千里江山、收之盈尺之誉。

《春江水暖》是王俊先生大写意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此画为横幅巨制。打开画卷,迎面是满幅“会动”的大写意山水画,远山如凝玄黄之气,近水似有生命之灵,望上去,峰岫峣嶷,云林森渺,空山氤氲,万壑层叠,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山顶长松修竹,松摇枝飞,如梳如舞,生机勃勃,云蒸霞蔚,如闻天籁之声,渔舟游船荡曳江面,使画面平添动感。通观全幅,尺幅之间蕴万千,以神会,似有山岳发声,雄壮深沉,令人回肠荡气,宛然是博大与力量的颂歌,是生命与审美的交响!人间有画地常春,观者自己好像置身于“春江水暖”之中。观画之乐仿佛游山水之乐也。王俊先生画出了气势磅礴的锦绣中华和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凛然正气。从画技上不用说是北宋的风格,最主要的是他有着家国情怀、寄志山水的爱国情愫。《春江水暖》图,便是一千多年后对北宋画作风格的知心回应。以此大轴舒此情怀,称为“佳构”,言非过矣。

王俊先生主张:“循天地寻大美,爱生民写仁德,继往圣立今言。”“循天地寻大美”既蕴含着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也包含着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道学精髓;“爱生民写仁德”蕴藏着鲜明的儒家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各种美德的总和,是孔门弟子修炼的最高境界。“爱生民写仁德”显示出王俊先生心系天下黎民、为大众抒写仁爱之作的艺术理念。“即往圣立今言”昭示着艺术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出新”之宗旨。所以,王俊先生的美学思想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倾向,亦有道家心斋坐忘的空灵取向,于儒道精神的合璧中表现人与自然的“中和之美”,他在继承中西方一切优秀传统基础上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包容古今、横亘中外的独特艺术创新之路。当我们再次面对王俊先生的作品,欣赏他对艺术的出色理解和领悟,体会他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的创作理念,感受他在艺术与生活、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上的自我转化。透过那些云蒸霞蔚、空灵曼妙的画面,我们再次看到了一条穿越时空序列的中华文脉,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如今的王俊先生虽然硕果累累,芳菲满苑,但他仍然奔波于大量的艺术、学术交流活动中,他始终忙碌并快乐着,在绘画这条艺术之路上,不断地开拓创新,超越着自己,用独特的艺术畅想着自己的人生。一本作品集,是对过去创新成果阶段性的总结,又是一个新的征程的出发点。王俊先生根在雁门,情接碧霄,丹青染盛世,妙笔著和谐。读他的画,确是美的享受。王俊先生大写意花鸟画取得的成就,受惠于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华文艺复兴的伟大时代。所谓“天付劲毫”,与其说是“上苍的眷顾”,毋宁说是时代的恩赐。我深信,以王俊先生的学养才情、雄心魄力和劲毫健笔,一定能创作出更多的鸟语花香的作品。让世人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自然神韵和天地大美。

我亦弱冠弄翰人,颇愧浅尝功力薄,风雅文采不如君。拉杂说了许多,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对大家欣赏王俊先生的艺术有益。有人说艺术的批评者应当是那种“指认我们忽略和错过的风景的人”,而我自觉,我能说出的,远不及王俊先生做到的万一,时间,还是留给他的艺术自身吧,我相信它呈现的远比我说出的要多得多。我接触王俊先生的大作不多,一孔之见,或有偏谬,王俊先生谅之。爰得七言绝句一首,以志敬仰:

敬赠画家王俊先生

茹苦沉吟数十春,蓊郁艺灵出丰神。

云山迢递八千路,健笔如椽自写真。

2020年2月

空灵曼妙  芳菲满苑——王俊先生大写意花鸟画品评(图6)

王俊艺术简历:

王俊,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在校期间,深得津门诸名家的亲切教诲。长期研究中国画创作和教学。现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民盟太原美术研究院专职院长、民盟中央美术院山西分院副院长、山西当代花鸟画研究院副院长、太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本文作者:解贞玲先生,知名诗人、作家、书法家、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西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曲研究会、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主要著作有《清风斋咏怀》《解贞玲诗书选萃》《解贞玲文学评论选》《贞玲文集》《皖文集》等,曾荣获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理论奖”及各种省内外奖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ljr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