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育登
最喜欢看小孩子仰望星空的样子。在小孩子的眼里,星空是纯净的,又是多彩的。纯净让她没有些许杂念,多彩又使得她心怀憧憬。青弘的《蛙声》便是如此的感受,用她自己的一个篇名就是“自家丘㕡最多情”。
认识青弘缘于孟庆江老师。他说,青弘是他的一个好学生,很有文艺天赋,又痴迷于瓯塑创作、教育和传播,是个难得的人才,希望有机会让她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最初的想法比较简单,就是想请她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挖掘与文化传播等方面工作,后来看她痴迷在艺术的创作与教育上,便不忍让她分心他顾了。第一次见面,约她到中山公园的中山纪念堂,对于温州人可能都知道的中山公园和公园路,她竟全然不晓。初始印象便是纯净带点小懵懂,感觉她就是个容易迷路的小女孩,后来看到她举行一系列瓯塑作品展览,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亮相,作品被誉为“立体的油画”,可见她心无旁骛专心于自己心底的那个“他”,或许她从来都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她还特别擅长于现代网络方式推广传播瓯塑,行走在5G时代的风尖浪口,十分惊喜与钦佩,感受到她的才华与热力。
前两天发来《蛙声》集,请我写个“学者评论”,实在感到为难。我的脑子里全是理性的符号,而眼前的散文诗却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感醇醪。诗意盎然的诗文文风唯美,像极周杰伦的歌词,绵绵密密的倾诉中布满了少女心事与人生感怀。还独具匠心地请了一位六岁的小同学(李征壕)用稚嫩的手抄录诗篇集锦、童趣、可爱。
《蛙声》一小部分是献给至亲至爱的爸爸、妈妈以及外婆的歌,而绝大多数都是献给一个“他”。亲情是人生的始发站与加油站。爸爸的瓯柑园,带给少女童年的记忆,而外婆的谷堆是儿时的陶醉。写妈妈则有点意思:“妈妈说,你不是个听话的乖小孩!”或许妈妈只是一句轻轻的“怨言”,在“我”的心头却像是滚雷,响彻始终,直到如今,我“还是不明白她内心的苦衷。”其实,妈妈的苦衷不是不明白,只是不想明白罢了,而这一切似乎都因为那个“他”。
如果给这个“他”一个画像,那就是:他与“我”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在松台山、雁荡山、大罗山、江心屿、仙岩等等地方留下了情深深、意朦朦的生命足迹。整个散文诗集表达出不离不弃的情感与执守。我猜想,这个“他”也许是一个人,或许是一份事业,或许是生活于斯、工作于斯的家园,又或是她心底深爱的泥土与崇高的理想追求!对于这个“他”,文中的“我”只有不懈追寻,更是无边的等待。自古痴情便是苦等,但在我看来,她是一个活在校园里的孩子,不曾长大,那么她在等待谁?是未来的她自己?还是她心底对艺术的突破?
《蛙声》写尽一个少女生命成长的心路历程。从天真无邪浪漫无羁、到春心萌动岁月芳华、到心念昭昭凡心煎熬、到折心沐火破茧成蝶、到潮生潮落心归故园,文风千回百转雅致清丽。《李一源家的月亮躲猫猫》一篇中写李一源作为儿时玩伴的哥哥,充满玩趣而快乐。《巷弄里的邂逅》中写道:“东瓯的泥沙,难与世界苟同”。《单车 骑行》参悟了人生许多事:“人生就是单车,骑行!”《些许美,一缕飘散》看到挣扎与觉醒,“蜉蝣的一生,何去何从,哪里才是归宿”?生命总是在成长中花开,虽然青弘前行的每一步都是流血的代价,貌似她渴望的家园,并不在地球之上,而是超宇宙的一种追求!她所向往的理想的天国,是《别有所图》中表达的五份人生愿景:治愈圣伤、挽回模样、挽救灵魂,依偎父母身旁、相忘江湖抛却红尘;《瓷器上的雀斑》承载了过往桑田沧海的时光,于是有了反观自我的力量与决绝。驻足于天师岩,能看到你自己的地方。毫无疑问《活得没心没肺》是一篇很有“霸王别姬”韵致的文章,读来荡气回肠!
读完并不长的《蛙声》集,感受到作者在貌似稚拙懵懂的表象背后是内心的丰满与通透,或许这是一种真善美的力量。这种真善美表达出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个性的坚守。
李征壕与《蛙声》
青弘的散文诗构思精巧,一唱三叹,夹杂着许许多多复杂莫名的心思,又或者她从来没有激起情感的涟漪,始终如一个孩童。茕茕孑立中思忖自己的方位,却总是在迷迷茫茫中踽踽独行;忠实于本心却又甘于付出且苦等。《驻足松台》落墨便是孩童的生活是游戏,大人的游戏是生活的彻悟,写下来的依旧是剪不断理还乱的那份况味“晓风残月,掠走他霜鬓里无数的光阴。松台,是他西征的纽扣。一粒扣子,缝合一座城。”这是怎样的一位工程师的理想?所谓“上帝”、“神”其实就是一位伟大的工程师。在作者笔下,家乡无疑有着荣耀与傲娇的底色,但绝不同于文旅笔法中浅薄的颂扬与单色调的描绘,而看得见历史的淬炼与情感的超越,如永嘉场的古宅和门台中可见,五百年世事繁华颂歌浩瀚,皆春梦一场,唯有回眸一笑,此时最好。
李征壕 “二十四节气”书法作品 七岁
读罢《蛙声》集,感觉对青弘的认识有了不少变化:她不仅有纯净稚拙的身影,更多感悟到她胸中之丘壑。如此才能领会“自家丘㕡最多情”。《自家丘㕡最多情》像是情景对话:“山是君山,水是君水”;到“君是君,山是山,我还是我”;再到“山是家山,君是我君”。又如“禅”的三重境界。茫茫天地追寻千百度,熊熊燃起霎那的焰火,化作青山拥抱你我。她文中那种怀爱天地,拥抱苍生的胸怀,才导致她孑孓独行吧?
《蛙声》集以《爸爸的瓯柑园》开篇,以《欠一个拥抱》结束,预设一种生命毅然决然的开始,也宣誓了走过一段旅程后长情而痛楚的回眸。其实,对于青弘而言,生命方才开始,诗与远方依旧在千山之外,对于她心底的追求而言,路遥遥,其修远。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呢喃,天地、日月、星辰、风雨,都将听到她的呐喊,与她相伴成长。
记不起谁讲过:倘若心中有梦,且请执着去追。爱若在,心不老,未来皆可期。(作者系温州文化学者)
《蛙声》封面
附:诗文集《蛙声》暨作者简介
诗文集《蛙声》由青年诗人、温州市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温州市“龙湾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者青弘著作,南海出版社出版。
《蛙声》主要是围绕着“瓯江山水诗路”展开。这些诗文,讴歌家乡的风物、人文,状写浓浓的乡愁与深深的乡恋。这本“小众”的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温州文化、迷恋温州山水、深入温州人文,看到一个别样的“温州山水诗路”,也可以窥见一个当代温州心灵的青春印痕。
《蛙声》装帧体现了视觉、听觉和诗歌文本的深层互动“ 通过一本书展现了诗意文本所需要的艺术整体性。”国内文化界二十多位专家、学者、批评家纷纷撰写了评论文章,对这本别致的诗集赞许有加。
青弘,李一了,瓯塑非遗项目传承人、诗人、青年艺术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民俗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行走在公益推广非遗之路,系温州二中瓯塑社开创者;2019年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国家级非遗“瓯塑”第一本教科书《瓯塑基础教程》;2020年撰写《瓯塑》校本课程;2021年,应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之邀,撰写《瓯塑》体验手册。先后在国内各大博物馆举办多次个人艺术展:2018年龙湾博物馆举行青弘“瓯器”展,编辑发行《青弘瓯器说》;2019年瑞安博物馆举行青弘“重塑”展,编辑发行《一人归》;2021年北京民俗博物馆举行“建党一百周年庆 青弘艺术展”,出版《蛙声》诗文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曾多次追踪专题采访。
书籍购买链接(请扫码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