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聚流 - 水墨新境」
藝術家:黃孝逵、吳觀麟、陳鏡田
策展顧問:鄧海超
展期:2023年6月8日至2023年8月20日
地址:灣仔港灣道28號灣景中心2樓
開幕酒會:2023年6月8日(四)下午3時半
中藝畫廊首次攜手知名策展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客席教授、前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先生榮幸呈獻最新特展「三家聚流 - 水墨新境」,展出黃孝逵、吳觀麟、陳鏡田三位水墨名家的逾40件代表作品及最新創作,相互輝映出在共同的水墨命題之下不同的創作風格與想像力。三位藝術家秉持傳統與當代兼修的精神,用穿透時間、地域和文化的畫筆,今曾與共,一起締造香港水墨之新境。是次展覽展期由6月8日至8月20日。
三家聚流 - 水墨新境(文/鄧海超)
「三家聚流 - 水墨新境」展結聚了三位來自不同背景,藝術訓練亦各有相異的香港水墨畫名家 - 黃孝逵、吳觀麟、陳鏡田。黃老師生於內地,後移居香港,從事創作。吳老師於香港出生,在本地學習水墨畫;陳老師生於浙江,1990 年代來港,分別於台灣、內地美術學院研習藝術。在另一角度來看,三位老師可說是中、港、台的水墨畫兼容,別開谿徑,並取得卓越成就。三位俱為香港政府香港藝術館舉辦的官方藝術平台「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後改稱「香港藝術雙年 展」、「香港藝術雙年獎」) - 兩年舉辦一次的大型藝術比賽及展覽,並以水墨畫獲取獎項,得到認許的畫家,並且持續發展,拓境開新。三人水墨聚流,各具風格,並反映當代香港水墨藝術的特質,在今次展覽中呈示於香港市民眼前,冀能欣賞觀摩,誠屬美事。
黃孝逵生於重慶。1969年畢業於華東紡織工學院,1970年代曾追隨黃胄先生習畫。1978年移居香港。他的老師(本姓梁)黃胄(1925 - 1997)是水墨畫大師,擅畫山水、風俗人物、禽鳥、尤精畫驢;尤其在用墨有獨到之處。黃氏在他調教中得覩筆墨堂奧,又涉獵多位近代名家如齊白白、李可染畫風,得益非淺。他移居香港後又接觸當代思潮和西方藝術,並在香港自由開放的氛圍下,畫風有所新發展。黃氏能得寫生、寫實的精萃;精擅用墨和處理空間、色墨韻趣及光影變化。他擅畫山水、城市鄉郊風景、祖國的名山大川風光和旅遊所見異地風情。黃氏筆墨獨到之處是擅於用濃墨渲染潑灑和其間「知黑守白」、「虛實相生」的對比之法。他時而在畫幅左或右方幅面以濃墨、潑墨描畫重崖疊嶂,而另一方幅面則大量留白,以為水天雲霧,虛與實亙為襯托;甚至在山巒壁崖間留出一線江河、天際、飛瀑,將中國繪畫「黑白」、「虛實」、「陰陽」的哲學和美學思想予以發揮。黃孝逵來港後,久居西貢清水灣,當地秀山麗水、雲煙飄渺、波光夕照的怡人美景,對他帶來新的啓發。他自號居所「清水居」,外望為西貢群山小島,水天一色,朝陽夕暮的金光紅霞,偶爾鳥群飛渡,片帆泛海,亦成為其畫作常見題材。他以乾濕變化的焦濃墨韻染畫畫面,但更注重色彩的經營,締造新風。香港獨特的城市地貌也剌激畫家創作的思維。他以精準的線條勾勒地標如會展中心、維港兩岸璀燦夜色,燈光閃爍其間,海上紅帆暗渡,繁華中見恬靜,熱鬧後是寂寥。他以擅用的黑白虛實構圖筆法描畫獅山雄崌,又或以細膩和具於層次的筆墨技巧繪畫大佛面對維港若有所思,其中隱喻畫家對此地的深摯情懷和社會變遷的關注,深具香港精神。
黃孝逵在水墨創作中也不吝借鏡於西方用色和抽象畫法,如在畫面上以色墨渲畫,不著形而重意。他的畫作也時而寄託畫家對人情世態的感喟和諷喻,如新作《魂兮歸來》(2023)描畫長城遺蹟,頹蕪荒茫,用筆沉雄,施墨鬱重,以表對逝世親友的哀思。其繪畫蔬果、貓頭鷹的小品,或借喻吉祥、或帶揶揄之意,殊具幽默感,令人會心微笑。黃氏用印亦別具創意,時而鈐於畫面正中頂部或中線,成為構圖元素。綜觀黃孝逵的水墨畫,反映畫家從祖國傳承而邁進多元化的香港水墨風情,另樹一幟。
吳觀麟是土生土長的水墨畫家,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和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香港課程修讀藝術期間,得遇多位名師如劉欽棟、何才安,陳若海,邢寶莊等,受其指導,得覩水墨畫的堂奧。在創作上,他雖有鑽研傳統國畫的筆墨如線條、皴擦、渲染的技巧,但更著意於現代水墨的意念和可塑性。他在紙張上作不同嘗試,如將宣紙平放、斜置、晃動,以讓水墨有一定隨機性的流敞、暈化效果;又加以筆觸描畫、皺擦、渲染,甚至利用噴染、吹灑、漬墨的技巧加強肌理質感,縱橫無定,富於動感變化。
吳氏並沒有追隨傳統國畫的構圖模式風格,也不著意於具象和寫實的繪畫意象,而更趨向抽象化的表述,其所探索的是中國水墨畫的內蘊精神和本質在現代藝術語境中的可元性和個人思想的蛻變。近年來他亦索求結合中國文字、水墨意象的新形式,令中國文字的意義藉著線條行筆、結體動態和文意字貌有所新詮釋。吳觀麟的水墨畫代表著香港藝術家自由發揮的個性表現,不落摹仿傳承的窠臼。
陳鏡田屬於移居香港新一代的水墨畫家,在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進修時,導師是嶺南畫派第三代名師區豪年老師;其後又在中國國家畫院工作室作山水畫課題研究,得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指導,建立穩固的水墨畫基礎。然而他沒有跟隨嶺南畫派的風格,也能脫離內地學院式風格面目,自創谿徑。
陳鏡田對中國藝術,也不祇局限於國畫,對其他藝術品類亦有深入研究。他自宋代青瓷那種自然天成的釉層裂紋 - 「開片」得到啓發,也從如五代「秋林呦鹿圖」那種接近工筆重彩的動物畫擷取靈感,創繪系列性以鹿為題材的標誌性作品。其作品圖中造型準確,描繪細膩的群鹿或獨鹿佇立、或悠遊於山林清溪之中,意態閒適自在,設色雅麗鮮明,頗有道法自然意趣。他擅畫山水,群山疊嶂,層層深入,由近而遠;其中雲氣霧靄瀰漫,有如靈山仙境。他不著意於皴擦技法,而是以色墨平塗和勾勒留出山巒群峰不同形態,令人聯古代畫家如展子虔、王希孟那種青綠山水的風格,其間有如「開片」的點染散落瀰漫,有如漫天花雨,而又清明靜逸的清淨素淡世界,頗有復古意味。
近年來,畫家逐漸捨棄其標誌性的「開片」描繪技法。他將群山重巒、連綿山脈展現,層層染畫,河流奔湍其中,深淺層次漸次變化,引領觀者隨構圖章法移步入畫圖,臥遊山中,體會自然、山川在歷史長河中的時空轉易,有如佛家「經變」敘事的反樸歸真,頗有襌宗「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意境,也契合「天人合一」的思想。
陳氏自述:
「關於我的創作,有些東西改變了。用了十年的複合疊積瓷器碎片的表現手法終於在2019年完全停止。大概是久繪生厭,更是因心境轉易,四十歲後對華麗的色彩和過度修飾的描繪技巧頓失興趣,所以也停止了「白鹿」系列的創作。
有些東西沒變,創作吸引我的是那個窮其所能也無法貼近的「真相」,以及所追求「絕對」的沒完沒了,且執拗地做下去的狀態。
怎麼畫歸結於怎麼看,有一點新的要求:「寧要簡潔而豐富,切忌繁雜而簡單」。嘗試著刪盡一切裝飾性的繁瑣,只剩架構。然而轉眼架構卻在悄悄分離,變得複雜。」
是次展覽的作品充分體現了三位香港水墨名家的藝術道路和風格,印證著其不同背景,不同創作理念和個性而所得之成果,匯流香江,為當代香港水墨締造新境,留下篇章。
關於中藝畫廊 About CAC Gallery
中藝畫廊(CAC Gallery)立足香港,以推廣中國文化藝術為使命,通過主題展覽、沙龍交流等活動為廣大消費者呈現首屈一指的藝術作品,致力於成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及國際視野的中國藝術畫廊。
中藝畫廊將充分利用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作用,結合學術與商業,聚焦優秀的華人藝術家,讓中國藝術走進生活。
焦點展品 Highlight Artworks
發稿:中藝(香港)有限公司
Chinese Arts & Craft (H.K.) Ltd.
如有垂詢,請聯絡
中藝(香港)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
電話:(852) 2827 6667
電子郵箱: caccs@cachk.com
中藝官網:https://www.cachk.com/
Facebook: @CAC1959 IG: @cac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