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成为“中华民族”的,论“中华民族”一词的历史演变

来源:头条        发布时间:2017-09-27 09:07   

 泱泱华夏文明,如史诗般灿烂,上下五千年流传,创造无数辉煌。读史、知史,传播中华文化,做一个有担当的中国人!

“中华民族”是当今中国人常用的词语,充满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沧桑感,但实际上这个词,或者说这一概念的提出,只有百余年的时间。“中华民族”一词取中国历史传承悠久的“中华”一词,和近代由西方传入的“民族”一词结合而成。古代中国的代称有“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等。其中“中华”一词出现大约近2000年,而“民族”一词则是近代才由西方传入,因此“中华民族”一词的出现,只有百余年历史。

“中华民族”一词的形成,在中国语言的历史演变中大至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我们是怎样成为“中华民族”的,论“中华民族”一词的历史演变(图1)

一、“中华”一词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中华”一词。如《三国志·诸葛亮传》:“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魏书·宕昌传》:“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魏书·韩显宗传》:“自南伪相承,窃有淮北,欲擅中华之称。”《晋书·刘乔传》:“今边陲无备豫之储,中华有杼轴之困。”《晋书·陈传》“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请还都洛阳疏》:“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等等。

我们是怎样成为“中华民族”的,论“中华民族”一词的历史演变(图2)

二、“中华”一词释义的变化

“中华”一词刚出现的时候,狭义的理解是仅指关中地区,北有中条山,南有华山,两山中间的地区,称为中华。

唐朝时期在法律中正式出现“中华”一词。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律疏议》:“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此时的“中华”一词还主要是指代文化之用。

元明时期,公元1367年,朱元璋等人发布北伐檄文中出现了著名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八字,并说“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这里以“中华”对“胡虏”,说明“中华”是族称,以“中华”对“塞外”,则是地域。

清末,孙中山等人在同盟会纲领的“民族主义”中,再次使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八字作为口号。及至革命家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中解释“中华”一词说:“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大体还是把“中华”用作族称和文化范围来解释的。

、“民族”一词出现

至于“民族”一词到底何时出现在中文当中,则众说纷纭。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古代并无此词,只用“族、族类”等词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含义。例如“华族”、“汉族”等。此处不做赘述。

我们是怎样成为“中华民族”的,论“中华民族”一词的历史演变(图3)

、“中华民族”一词出现

关于“中华民族”一词何时出现的,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在1902年。梁启超先生在1901年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梁启超先生在1902年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一词。接着,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由于梁先生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巨大影响力,“中华民族”一词的出现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接着在“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

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定为国名,“中华”一词正式成了能够指代中国的称呼,“中华民族”一词,也正式成为了能够指代所有中国人的词语。

 

 备注:本文转自自媒体,本网转载出于传播知识的目的,供参考,本网不对其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负责,采用时请自行核实。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